新聞中心
以吉林大學科研力量助推重慶產業高質量發展

兩江專訪: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科研團隊“沉到一線”獲企業點贊!
時間:2024-08-26發布: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
近日,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為重慶清平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清平機械”)研發的齒輪箱檢測系統項目進行預驗收。兩江協創區記者深入走訪了清平機械,了解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如何用科技創新為這家傳統制造企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重慶清平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清平機械”)隸屬于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也是中國船舶集團重慶船舶工業有限公司的重要成員單位之一,作為一家擁有近60年歷史的國有機械制造企業,其直齒、錐齒、弧錐、異形齒輪等生產線及裝配、噴涂線技術成熟,具備年產齒輪 800萬只、齒輪箱4萬臺的生產能力。
此次合作的亮點在于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孵化企業重慶吉達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吉達智能裝備)為清平機械量身定制的偏航變槳齒輪箱檢測設備系統。該系統通過數據采集和深度自學習分析,替代傳統人工“聽診檢測”的方式,極大保障了清平機械產品的出貨品質。
“過去,我們的產品出廠后,由于沒有經過設備系統檢測,客戶在使用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我們沒有數據沉淀,找不到問題的根源。”清平機械技術中心主任方川云表示,這套檢測系統的引入,不僅增強了客戶對我們產品的信任度,還將大大降低了因質量問題導致的退貨和運維成本。
吉達智能負責人侯創軍也對此充滿信心:“該系統在清平機械的成功應用,不僅提升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也為我們帶來了良好的市場示范效應。我們相信,隨著該系統的應用推廣,將吸引更多客戶,進一步拓展我們的市場份額。”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引領下,清平機械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持續加大科研投入。據該企業黨委書記、執行董事楊鑫銳透露,近年來,清平機械每年創新研發費用占到銷售收入的7.6%,并積極尋求與各大研發機構的深度合作,共同探索產學研一體化的新模式。
楊鑫銳表示:“在合作過程中,我們深刻感受到科研機構對企業痛點的精準把握和深入解決。特別是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服務超出預期,針對清平機械提出的需求,他們不僅快速響應我們的需求,在內部做針對性的課題式研究,全力把現有成果往企業輸送和轉化,還主動為企業未來發展布局,進行前瞻性研究。這種態度和行動力讓我們看到合作的誠意。”
楊鑫銳特別提到,傳統制造業在科技創新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如高端研發人才短缺、技術瓶頸突破難等。而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通過派遣專業人才長期駐場,與企業深入溝通,共同解決問題,這種“沉到一線”的工作模式,極大地提升了雙方合作效率,也為雙方長遠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技術經理人朱雄回憶,雙方的合作始于兩年前的初次接觸。研究院通過深入挖掘企業需求,進行技術驗證,確保能夠為企業輸出穩定可靠的產品后,今年才正式開啟合作之門。
朱雄強調,對于企業而言,引進新技術意味著設備更新、人才培養等一系列成本投入。因此,從技術到產品的穩定性,都是企業最為關心的問題。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正是通過提供穩定可靠的技術支持,給企業吃下了一顆“強心劑”,增強了企業推進科技創新的信心。過程雖然漫長,但正是這份嚴謹與負責,為雙方進一步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與清平機械的合作,不僅限于齒輪箱檢測系統項目。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執行院長趙敏表示,雙方還將在更多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共同謀劃將吉林大學本部的高端人才科技成果引進清平機械。

在雙碳戰略以及低空經濟的背景下,清平機械正積極謀劃參與新興產業供應鏈的建設。楊鑫銳表示:“我們非常歡迎科研機構來引領我們,共同探索科技創新的新路徑。企業有自身的局限性,但在科研機構的幫助下,我們能夠突破瓶頸,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希望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為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貢獻一份力量。
 
 
